扛稳粮食安全重任!榆树市提升粮食产能筑牢大国粮仓纪实

本文转自:吉林日报
粮食安全 , “国之大者” 。
守护大国粮仓 , 端牢“中国饭碗”是吉林责任 , 更是吉林担当 。
产粮大市榆树 , 素有“天下第一粮仓”美誉 , 粮食产量连续18年位居全国县(市)之首 。 五年来 , 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, 保持在70亿斤阶段性水平 。
【扛稳粮食安全重任!榆树市提升粮食产能筑牢大国粮仓纪实】使命担当 , 踔厉前行!从春发其华到秋收其实 , 榆树市 , 提升粮食产能 , 筑牢大国粮仓 , 在广袤的吉林大地之上“写”下粮食安全的时代华章 。
护好“饭碗田” 稳住“粮袋子”
榆树市大岭镇的大田里 , 玉米苗正茁壮成长 。 一幅热热闹闹的“春耕生产图”正在绘就 。
榆树市以政策为抓手 , 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。 做好责任落实、政策落户 。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565万亩 。 各项种粮补贴到县后全额保证一个月内发放到户 。 同时 , 金融落实、保险到田、服务到位 , 也解除了农民种粮的后顾之忧 。
扛稳粮食安全重任!榆树市提升粮食产能筑牢大国粮仓纪实
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是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 。
榆树市多举措护好“饭碗田” , 稳住“粮袋子” 。
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。 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“非粮化” , 大力推进土地复耕复垦 , 全面彻底清除违规大棚房、关闭禁养区、有效利用废弃砖厂等闲置土地、巩固拓展“六必拆”成果 , 通过复耕复垦等措施 , 全市新增耕地面积1万亩以上 。
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。 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26.4万亩 , 新建成5万亩高标准水田核心示范区一处 , 累计到年底建成高标准农田228.6万亩 , 占耕地总面积的40% , 有百万亩水田已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。
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。 实施“引松济卡”工程 , 累计完成投资11.7亿元 , 新铺设管线16公里 , 新增水田灌溉面积14万亩 , 促进了区域内粮食产量的提高 。
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 。 今年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5万亩 , 运用“深翻+增施有机肥”等综合技术 , 持续改善耕地质量;落实保护性耕作300万亩 , 实施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作业16万亩 , 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;推广水田秸秆秋春耙浆还田20万亩 , 有效遏制土壤有机制下降势头 。
全面提升全程农业机械化水平 。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, 重点向大型农机具和先进智能(无人驾驶)农机具倾斜 , 玉米免耕播种机、高架植保机、深松机、植保无人机等新型现代农业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 , 全市新增大型农机具300多台套 , 各类拖拉机拥有量达到5.6万台 , 配套农机具达到11万台套 , 农机总动力达到269.8万千瓦 ,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%(2022年为94%) 。
提高人工影响天气能力 。 建立防雹作业站30个 , 全年开展大规模移动增雨作业5次 , 防雹作业18个工作日 , 发射火箭弹59枚、37高炮弹2762枚 ,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。
扛稳粮食安全重任!榆树市提升粮食产能筑牢大国粮仓纪实
打好“科技牌” 算好“增收账”
铺土、播种、覆土……榆树市民兴农牧专业合作联社早在2021年便实现了水稻育苗播种“机器换人” 。 智能化的春耕生产不仅提高了速度 , 也提高了质量 。
这是榆树市千方百计打好“科技牌”向科技要产量、要增收的一个缩影 。
集成应用重大增产增效技术 。 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120万元 , 实施水稻稻瘟病飞防作业等技术 ,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% 。
推进粮食标准化生产 。 按照“统一、简化、协调、优选”原则 , 在水稻、粘玉米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全过程及农产品加工、储运的关键环节 , 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, 提升了食用农产品绿色生产水平 。 全市创建绿色有机示范园区14个 , 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3.6万亩 , “两品一标”企业发展到24家 。

推荐阅读